每次需要关闭系统时,Win2003系统总是“多此一举”,要你选择关机原因,一次两次还能忍受,可是时间长了,真是讨厌它,现在决定将它删除 掉:
1.打开开始菜单中的运行对话框,输入组策略编辑命令“gpedit.msc”,打开组策略编辑窗口;
2.在该窗口中,依次展开“计算机配置”、“管理模板” 、“系统”目录,在对应的右边子窗口中,双击“关闭事件跟踪程序”选项;
3.在随后打开的设置界面中,将“已禁用”选项选中就可以了。
每次需要关闭系统时,Win2003系统总是“多此一举”,要你选择关机原因,一次两次还能忍受,可是时间长了,真是讨厌它,现在决定将它删除 掉:
1.打开开始菜单中的运行对话框,输入组策略编辑命令“gpedit.msc”,打开组策略编辑窗口;
2.在该窗口中,依次展开“计算机配置”、“管理模板” 、“系统”目录,在对应的右边子窗口中,双击“关闭事件跟踪程序”选项;
3.在随后打开的设置界面中,将“已禁用”选项选中就可以了。
调度器的实现技术中,IP负载均衡技术是效率最高的,IP虚拟服务器软件(IPVS)是在linux内核中实现的。
LVS负载均衡模式—1.NAT模式
NAT用法本来是因为网络IP地址不足而把内部保留IP地址通过映射转换成公网地址的一种上网方式(原地址NAT)。如果把NAT的过程稍微变化,就可以成为负载均衡的一种方式。原理其实就是把从客户端发来的IP包的IP头目的地址在DR上换成其中一台REALSERVER的IP地址并发至此REALSERVER,而REALSERVER则在处理完成后把数据经过DR主机发回给客户端,DR在这个时候再把数据包的原IP地址改为DR接口上的IP地址即可。期间,无论是进来的流量,还是出去的流量,都必须经过DR。 Continue reading
由于nginx的url hash功能可以很好的提升squid的性能,所以我把squid前端的负载均衡器更换为nginx,但是一台nginx就形成了单点,现在使用keepalived来解决这个问题,keepalived的故障转移时间很短,而且配置简单,这也是选择keepalived的一个主要原因,建议日PV值小的中小型企业web均可采用如下方案实行,下面直接上安装步骤:
一、环境:
centos5.3、nginx-0.7.51、keepalived-1.1.19
主nginx负载均衡器:192.168.0.154
辅nginx负载均衡器:192.168.9.155
vip:192.168.0.188
一、安装coreseek
A、安装环境配置,为安装coreseek做准备
#pkg_add -r autoconf262 automake110 libtool mysql50-client libxml2 expat
#fetch http://www.coreseek.cn/uploads/csft/3.2/coreseek-3.2.13.tar.gz#tar xzvf coreseek-3.2.13.tar.gz#cd coreseek-3.2.13
#cd mmseg-3.2.13#./bootstrap#./configure –prefix=/usr/local/mmseg3#make#make install
开始用php写后台服务一段时间了.也是在这样的驱动下,不断的学习php语法,体验这一原来一直以为神秘且敬而远之的神奇语言的魅力.最初看php多线程的资料是为了提高程序的处理能力,充分发挥linux多任务的优势.不曾想多线程没用成反到是带来了一系列的意外收获.让之后的许多问题迎刃而解,不敢独享特一一道来.
本文所讲的东西是源自php的pcntl_fork函数.因为这个函数依赖操作系统fork的实现,所以本文所讲的东西只适用于linux/unix.ok,那么先看看这个函数的用法吧.php手册上是这么说的:
一、修改IP地址
修改对应网卡的IP地址的配置文件
1、先把光盘挂上
#monut /dev/cdrom /mnt/cdrom 光盘将挂载到/mnt/cdrom 现在我们来检查光盘是否挂载成功(如果没有此目录,先创建)
#ls /mnt/cdrom 有内容则表示挂载成功。
2、理解个道理
CentOS有两个yum源,它们在/etc/yum.repos.d/下面有两个文件:CentOS-Base.repo和CentOS-Media.repo。但这两个源不是同时使用的,默认使用的是采用互联网升级的CentOS-Base.repo源(这文件里都是网址,你可以自己看看),除非我们手动修改让系统使用Media源,而Media源就是指计算机本地的源,就包含我们方才挂上的本地光盘。
3、开始操作
首先,把CentOS-Base.repo文件改名,让系统找不到该文件,从而不能使用互联网的更新方式:
#mv CentOS-Base.repo CentOS-Base.repo.bak
然后,vi CentOS-Media.repo
把以下三行的后两行删除
baseurl=file:///media/CentOS/
file:///media/cdrom/
file:///media/cdrecorder/
第一行修改为挂载光盘的路径,如下:
baseurl=file:///mnt/cdrom/
然后,找到这个属性,将值改成1,这样就打开了本地源文件的使能开关。
enabled=0
改成 enabled=1
保存即可。
然后可以通过yum check-update 或者yum install * 来测试源是否成功和生效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这里有一个比较偷懒的办法。
进入 /etc/yum.repo.d/ 文件夹
vi Centos-Media.repo
将文件中的 file 位置修改为dvd的位置 /media/dvd,并打开本地源,如下:
[c5-media]
name=CentOS-$releasever – Media
baseurl=file:///media/dvd/
gpgcheck=0
enabled=1
gpgkey=file:///etc/pki/rpm-gpg/RPM-GPG-KEY-CentOS-5
~
保存推出后就可以使用本地的dvd作为yum源了,当然,你要记得把光盘放进去哦
一,下载
cd /usr/local/src
wget http://downloads.zend.com/optimizer/3.3.3/ZendOptimizer-3.3.3-linux-glibc23-i386.tar.gz
tar -xzvf ZendOptimizer-3.3.3-linux-glibc23-i386.tar.gz
./ZendOptimizer-3.3.3-linux-glibc23-i386/install.sh
二,安装
1,php.ini配置文件目录是:/etc
2,注意Host5156_Vps使用的是lighttpd,而非apache。
三,配置域名目录下php.ini文件
1,/etc/php.ini是总的配置文件。还有一个具体的配置文件位于:/home/httpd/domain.com/php.ini,这个文件也要设置下。
2,把php.ini文件下的[zend]段落复制下来,再添加到/home/httpd/domain.com/php.ini文件中。
Continue reading
在虚拟机的CENTOS装好APACHE不能用,郁闷,解决方法如下
/sbin/iptables -I INPUT -p tcp –dport 80 -j ACCEPT
/sbin/iptables -I INPUT -p tcp –dport 22 -j ACCEPT
然后保存:
/etc/rc.d/init.d/iptables save
这样重启计算机后,防火墙默认已经开放了80和22端口
这里应该也可以不重启计算机:
/etc/init.d/iptables restart
防火墙的关闭,关闭其服务即可:
用iptables -ADC 来指定链的规则,-A添加 -D删除 -C 修改
iptables – [RI] chain rule num rule-specification[option]
用iptables – RI 通过规则的顺序指定
iptables -D chain rule num[option]
删除指定规则
iptables -[LFZ] [chain][option]
用iptables -LFZ 链名 [选项]
iptables -[NX] chain
用 -NX 指定链
iptables -P chain target[options]
指定链的默认目标